|
去年5月,我市召开“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推进会,这一决策部署,是跨岛发展战略在新时代的纵深推进,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加速器,更是厦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溯到2002年6月,“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为破解厦门城市发展难题指明了前进方向。18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战略内涵和城市发展规律,一张蓝图干到底,形成了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公共服务跨岛覆盖、人文内涵跨岛提升、生态文明跨岛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
尤其是过去的一年,我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岛内外重大片区逆势而上,处处呈现只争朝夕、大干快上之景,城市承载力、宜居度、带动力不断提升,实现“一年有突破”,朝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挺进。
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厦门“一岛一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持续拓展,城市更新、功能再造与协调共享、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一系列示范引领、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入新境界,为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火热招商如潮
决心如剑,气势如虹。
如果能将工程建设和经济产业活动以热力图形式展现,那么,过去一年中,我市多个重大片区,均是高红炙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岛内的两岸金融中心片区,到岛外的新机场片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片区、环东海域新城片区、集美新城片区、同翔高新城片区、马銮湾新城片区……这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的前沿阵地,纷纷展现出“短跑冲刺”的爆发力;岛外的滩涂阡陌、村居小镇,纷纷向现代化滨海新城、高新技术工业强区蜕变。
变化的背后,更有庞大的投资支撑:去年1-11月,全市各重大片区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合计1672亿元,全年将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过去一年中,这些新城和重大片区展现给世人的,皆是塔吊林立、铁流穿梭的震撼建设场景:两岸金融中心片区“金融会客厅”意象日渐清晰;马銮湾“黄金湾区”轮番上演筑城竞赛;环东海域新城片区第一高楼(248米)主体封顶;厦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多个省重点工程交叉推进;经历“孕育期”的同翔高新城片区抽穗扬花,核心区几十个项目集中开建……
“大招商、招大商”,资本也在跨岛流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每个月举办一次集中签约、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开工、每半年开展一次“三高”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晾晒……去年1-11月,我市各重大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1271家,新增注册资本260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06.7%。
特区经济“中长跑竞赛”的能量蓄积器,已是动力澎湃——科创、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成为岛内发展重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等在岛外优先布局,天马6代AMOLED、中航锂电、电气硝子、泰康之家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高、精、尖”产业链快速成型。
产城人融合发展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
过去的一年,“岛内大提升”聚焦城市更新,着力再造发展空间、着力提升产业能级、着力完善功能品质、着力凸显城市特色。如两岸金融中心片区,这个全国唯一冠以“两岸”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去年完成商务区空间规划国际征集竞赛,“大厦之门”呼之欲出。
过去的一年,“岛外大发展”聚焦新城建设,以大思路拓展新城新格局、以大基建打造新城新形象、以大产业集聚新城新动能、以大环境激发新城新活力。岛外新城,已经成为厦门吸引人才资源的“聚宝盆”,新城片区迅速崛起、功能品质比肩岛内、人气商气快速集聚……
跨岛发展的落脚点在于民生——去年底,“2017年至2020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万套”目标顺利完成,保障性商品房(人才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房,为产业人才、新市民在厦工作生活吃下“定心丸”。
“住有所居”仅是最基本需求,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都需持续发力。如今,新建城区面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品质、高品位,成为人气的“吸附器”。
一批优质的学校、医院正在加速跨岛、补齐短板。如今,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厦门六中纷纷走向岛外四区;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医院加速建设,厦门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地位持续增强。
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已有厦门“第二条环岛路”的美誉,于去年底举办环东半马;马銮湾新城将重点打造被称为“马銮之肾”的两个湿地公园,形成“动植物的天堂”;同翔高新城“望得见山、看得到水”,优美城市生态,宜居宜业更宜游……
2019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411万人,岛外人口总量达206.4万人,比重为50.2%,首次超过岛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产城融合发展,已经让更多的人安心扎根于岛外、扎根于跨岛发展的新热土。
交通大提升箭在弦上
四方通途,八面来风。
自跨岛发展战略提出后,厦门在进出岛通道建设上始终保持“加速度”,先后建成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跨岛车道数量从12个增加至32个。在交通先行带动效应下,社会经济洪流犹如万马奔腾,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纵横驰骋。
跨岛发展天地宽。伴随着特区经济螺旋式上升,进出岛车辆也呈爆发式增长:我市“四桥一隧”高峰期车流量已基本饱和,日均车流量达53.86万辆次。
高质量跨岛通道的建设,是保持跨岛发展“续航能力”的定海针、压舱石。“第二西通道工程左线全线贯通,通车进入倒计时”“第二东通道预制墩台进入大规模海上安装,施工提速”“厦门大桥‘四改六’项目开工,人员设备进场”……过去的一年中,一系列前方建设消息接踵而至,西、北、东跨岛交通大提升箭在弦上。
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我市累计开工交通大提升项目43个、完工37个,完成投资180.79亿元;到2022年底,我市拟推动181个交通提升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约2150亿元。
更多的项目落子岛外——2020年,厦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翔安新机场、翔安刘五店港区、福厦高铁、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等众多项目持续推进,“海陆空铁”通达八方;“衔接区域、支撑全域、通达便捷、环湾放射”快速路网骨架、“环射线为骨干、纵横相间道路为补充”的主干路网体系建设项目“多点开花”;轨道交通3号线实现轨通,4号线、6号线车站建设快速铺开,厦门地铁距离“三向跨岛”的目标越来越近。
大潮奔涌、航程壮阔。过去一年中一系列实践表明,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树立大决心、胸怀大格局,坚持大力度、实现大突破。这定将打造更多支撑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增长极,为经济特区新时代蝶变腾飞拓展结构空间、创造载体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