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丹晖(右)向潘维廉介绍人口普查相关信息。 实习生谈笑然摄 扫一扫,听老潘聊聊人口普查那些事。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张丹晖)“您爱人的年龄?国籍?”“她来华几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最后一天,在大学路派出所外的凉亭里,潘维廉一板一眼地跟演武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丹晖和人口普查员王凯航核对着人口信息。
厦大教授潘维廉,人称“老潘”,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也是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自1988年来到厦门,潘维廉在厦门生活了30多年,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学会了几句闽南话,“我系诶蒙郎(意为我是厦门人)”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开始以后,这位特别的“诶蒙郎”参加了人口普查。一向“不见外”的他以这次经历再一次为中国、为厦门“代言”。
二话不说签下中文大名
前一晚,潘维廉刚结束一次长途出差。登记当天,潘维廉难掩风尘仆仆,虽面有倦色,但依然十分耐心地配合,并且不改一贯的幽默本色。当被王凯航问及“您爱人来华目的是什么?”他撸下了左手无名指上的婚戒,递到普查员面前,仿佛在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就是因为她老公我嘛!”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在此前的入户摸底阶段,演武社区的普查员就已与潘维廉进行了信息摸底和核对,这次只需要潘维廉本人对其和家人信息进行一次当面确认,所以整个登记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最后,普查员请潘维廉在手机页面上手写签名。“您可以选择签您的英文名或者中文名。”普查员告诉他。“那我还是签我的大名吧!”潘维廉二话不说,字迹流畅地签下了“潘维廉”三个字。
为中国人口普查“代言”
参加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潘维廉很兴奋。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经历的第三次中国的全国人口普查,而在今年1月,他才第一次参加了美国的人口普查。在10月底接受普查员入户摸底后,他拍摄制作了一个vlog,并于11月7日在新浪微博@不见外的老潘上发布。他向中外“粉丝”分享在中国厦门参加人口普查的经历,并对比了古今中外的人口普查。
在vlog里,潘维廉说,中国这些年之所以能把脱贫工作做得这么好,今年又能有效对抗新冠肺炎疫情,是因为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防疫。他认为,这其实就是因为“中国有精确的政府”。
“要有精确的政府,他们必须知道这里有多少人,包括有多少外国人。所以外国人填写人口普查表是非常重要的。”潘维廉说,这对分配医疗、教育等资源来说很重要。“我希望同样是外国人的你们,也能参加这次人口普查。”最后,他对同样身在中国的外国朋友说。
见证厦门30多年发展变迁
经历过3次“大国点名”的潘维廉早已经忘记前两次人口普查的细节,但30多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发展、厦门的变化,他是见证者之一。
潘维廉还记得,刚刚搬来厦门居住时,这里还是一座十分落后的海防小城,如今已是天壤之别。“厦门已经发展成为非常现代的城市,成为真正的‘海上花园’,在这里生活十分便利。”
潘维廉说,城市的发展变化很多人都会提起,而作为一个见证者、观察者,他还看到这里的人们正变得越来越自信,相信国家和政府,相信会有更美好的未来。他同样坚信这一点,并同样为之祝福着、期待着、憧憬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