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精细分类 低值垃圾的“逆袭”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外卖餐盒、奶茶杯、牛奶盒、玻璃瓶、旧衣物等生活废弃物数量飞速增长。它们回收成本高、再利用附加值低,被称为“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由于没有分类到位、分别收运,它们鲜少被回收利用,往往混入“其他垃圾”,被一同填埋或焚烧了之。今年7月,厦门市启动了更加精细的垃圾分类工作。根据厦门市垃分办印发的《厦门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要求将废塑料、废玻璃、陶瓷类、废纸、废纺织衣物等5大品类的低值可回收物分类投放,向低值可回收物的精细化分类、收运、循环利用迈出探索的步伐。
“让蓝桶变得多多的,让黄桶变得少少的”
近日,记者来到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的松柏社区英皇湖畔小区。小区门口的宣传板醒目地提示:“一次性杯子、泡面桶、塑料餐盒、利乐包……它们不是垃圾,完全可以回收利用。”上面还清晰地标示出本地低值可回收物的数量:目前“其他垃圾”桶中,低值可回收物体积约为55%~70%,重量占比32%~46%。
在小区的垃圾分类亭中,四色分类垃圾桶一字排开。在“让蓝桶变得多多的,让黄桶变得少少的”字样下,装“其他垃圾”的黄色垃圾桶只有2只,装“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则有4只。一旁的“垃圾精细化分类数据”公布栏上,每周的黄桶垃圾数量稳定在40桶上下,而蓝桶的数量平均为60桶。
“经过第一批试点单位4个月的精细化分类,最显著的变化是,黄桶(其他垃圾)少了,蓝桶(可回收物)多多了。相较以前,蓝桶数量增加了60%多,可回收物重量增加了近40%,黄桶数量减少了五成以上。”嘉莲街道副主任王飞驰说。
嘉莲街道是厦门最早开展精细化分类工作的镇街之一。今年6月4日,嘉莲街道开始了第一批低值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试点,包括英皇湖畔小区在内,共有商超、学校、写字楼、居民小区和街道办等7个试点单位。
“根据测算,厦门全市一天约产生5000吨‘其他垃圾’,其中约30%属于低值可回收物。如果把低值可回收物分出来,垃圾减量化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这么大量的可回收物如果没有资源化利用而白白浪费掉,是很可惜的。”王飞驰说,在这样的想法下,嘉莲街道寻找到有处理能力的企业——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海环保”),开始了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体系的摸索和精细化分类的试点。
垃圾分类的中端收运、后端处理需要政府部门、企业承接,而在前端,则需要居民改变分类习惯。为此,嘉莲街道分别给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业主发了一封信,倡议从前端开始生活垃圾的精细化分类,大力推动将低值可回收物从“其他垃圾”改分类到“可回收物”。
“我们小区开展低值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已经两个月了,其实在家做起来一点都不难。”在嘉莲街道第二批试点的莲兴社区碧湖豪庭小区,居民周阿姨告诉记者,“只要把吃剩的倒出来后,再将一次性餐盒、绝大多数塑料制品、一次性杯子等扔进蓝桶就行了,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扔到黄桶里。记不清怎么分类时,可以参考街道入户发的分类手册。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让资源再利用,真是个好事!”
通过入户宣导、广场活动、桶边督导等形式,嘉莲街道进一步普及了精细化分类知识。为了让居民加深了解,街道还组织居民代表来到后端回收企业,亲眼看看低值可回收物的“再生”之路。
把上百种废塑料准确分离,破解回收难题
跟随蓝桶里低值可回收物的去向,记者前往陆海环保,了解其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对于低值可回收物的中端收运,由厦门市政集团旗下的厦门驿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思明、湖里两区。目前岛内共派出10辆专车,实行定时、定点“公交式”收运,把低值可回收物送至陆海环保的分拣中心。
在海沧区角嵩路的分拣中心,蓝桶中的东西按照“纸、塑、玻、金”类别被一一分拣出来。
“占比最大的是塑料,包括各种洗发水沐浴液瓶子,快递包装用的塑料气柱、珍珠棉,装鸡蛋的塑料托,一次性餐盒、饮料瓶、咖啡杯,糕饼的塑料托等。根据不同材质、颜色,它们又可以分为上百种。比如一个矿泉水瓶,根据瓶盖、瓶身、瓶标的材质不同,需要一分为三。”陆海环保技术总监王智锋告诉记者。
据介绍,分拣中心每天可分拣30吨低值废塑料,由于条件限制,暂时采用人工分拣。“待大规模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以全部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全自动分拣。”王智锋认为,规模化、智能化的分拣中心,能够解决分拣效率的问题,也能节约分类的社会成本。
分拣完成后,钢、玻璃、陶瓷、纸等类别交由专门的协同处理企业,而资源化的“老大难”问题——废旧塑料、纸塑复合材料,则运往陆海环保的后端处理厂。
后端处理厂位于华安县沙建镇。这是我省唯一的“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在那里,分类好的塑料、纸塑复合材料被送进流水线,通过净化、分离、粉碎和造粒等多道工序,变成纸浆和不同颜色、材质的塑料颗粒等,作为下游工厂的生产原材料。
“准确分离是我们的技术优势之一。”陆海环保副总经理谢奕斌介绍,要把生活中产生的几百种废塑料准确分开,需要长期的数据积累、建立数据模型。目前工厂的核心设备均由企业自行研发,获得了GRS(全球回收标准)、RCS(回收声明标准)等国际认证,合作伙伴包括陶氏、可口可乐、雀巢、利乐等企业。
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成为社会共识
在陆海环保的产品陈列室中,有一套特别的课桌椅。
“这是一套再生木塑课桌椅——欧莱雅集团把回收的瓶罐交给我们,我们制成再生塑料颗粒,再用这些塑料颗粒制作成课桌椅。这批木塑课桌椅,已被捐赠给青海玉树的小学。”谢奕斌说,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助力环保,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今年,美团的“青山计划”也与他们展开合作。
“低值可回收物生产的原材料,其用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谢奕斌拿出下游工厂生产的产品,有晾衣架、水桶、牛皮纸、文具、再生收缩膜、塑料袋、木塑建筑材料、建筑砖、化纤衣物,等等。
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回收再生1吨废弃纸基复合包材,约等于减少12棵参天大树的砍伐、0.8吨石油的开采、3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建立低值可回收体系,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不言而喻。相较于填埋、焚烧等垃圾处理方式,也是更环境友好、符合循环经济的处理方式。”谢奕斌说,建立体系的难题在于回收成本高,但这可以通过规模化来解决——据测算,当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量达到每天100吨以上时,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将低值可回收物精细分类的做法刚起步不久,原料数量还有限。”他说,但厦门在垃圾分类前端进行精细化分类,让低值可回收体系的建立有了一个值得期待的起点。
好帖子。。 好帖子。。 感谢楼主。 我是来赚金币了。 楼主是好人啊。 楼主是好人啊。 好帖子。。 我是来赚金币了。 楼主是好人啊。